2025年8月13日,央视《国家记忆》栏目首次公开1986年郭石林创作翡翠山子《群芳揽胜》的原始影像。画面中,43岁的郭石林手持0.8mm微型刻刀,在翡翠原料上雕出比发丝还细的牡丹花瓣——这种游丝毛雕技法,正是他如今创作《胜利徽宝》链雕工艺的雏形。
看这段视频就知道什么叫老派匠人。中国工艺美术馆研究员指着镜头里郭石林用放大镜校准花瓣角度的画面说:现在年轻人用3D建模都达不到这种精度。而更震撼的是对比:2025年82岁的郭石林在创作《胜利徽宝》时,仍保持着39年前的工作姿势——左眼微眯,右刀悬腕,只是如今每雕30分钟就得休息10分钟。
1980年,郭石林因珊瑚作品《宝莲灯》获全国玉雕亚军时,他可能没料到45年后自己会为抗战纪念馆创作《胜利徽宝》。但细看两部作品链雕工艺的演变,可见大师技艺的进化轨迹:
当年雕的是神话,现在刻的是历史。郭石林在工作室向记者展示他1988年创作的玛瑙《坐相降龙观音》与《胜利徽宝》设计稿:你看观音衣褶的流动感,现在用在战旗上就成了烽火连天的气势。这种将宗教雕刻技法转化为历史叙事的能力,正是抗战纪念馆选择他的深层原因。
国礼制造者:经国务院确认,郭石林1986年参与设计的四大翡翠国宝(《四海腾欢》《岱岳奇观》等)现存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其复制品需省级以上文物局审批方可制作。
奥运标准制定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宝的17项工艺标准中,9项直接沿用郭石林团队研发的和田玉稳定性处理技术。
技艺断层填补者:中国玉雕非遗传承人名单显示,目前掌握链雕+高浮雕复合技法的全国仅存3人,82岁的郭石林是唯一能完成《胜利徽宝》级作品者。
尽管郭石林作品屡创拍卖纪录(2019年《坐相降龙观音》以287万成交),但普通藏家对其认知仍停留在奥运徽宝作者。实际上:
对比郭石林1988年玛瑙作品与《胜利徽宝》的材质选择,会发现惊人规律:当且末矿脉枯竭(1988年停采《宝莲灯》原料),他就转向昆仑山料;当昆仑玉矿脉告急(2024年封矿),他启用俄罗斯碧玉——这种追着好料跑的坚持,恰似他在艺术上永不停歇的探索。
很多人说我是活化石,我说自己是玉雕马拉松选手。郭石林擦拭着陪伴他60年的錾刀笑道:这把刀刻过《红楼梦》里的石头,现在要刻抗战的烽火,你说巧不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