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琴右书”是中国古代文人理想中的艺术境界与生活美学,意指左手抚琴以怡情,右手持书以明志,象征着一种融通文学与音乐、兼具才情与风骨的至高修养。
对对书场作为中国首家硕士评书社团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古典美学的神髓,并进行了开创性的现代表达。早在今年6月14日,对对书场(史家店)就举办了“赏琴听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雅集,被《中国日报》《中国艺术报》等主流媒体报道点赞,开创了“古琴+评书”的全新展演形式。在此基础上,8月29日乙巳年七夕佳节下午,对对书场在北京三里屯非遗会客厅开启了“左琴右书”系列专场并首演剧目《凤求凰》,这段节目表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爱情传奇之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将两种极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与评书艺术——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专场演出。
《凤求凰》本身既是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其核心情节又紧紧围绕“琴”这一媒介展开。选择这一题材作为对对书场“左琴右书”系列专场首演,使得古琴的介入毫不突兀,而是故事本身的灵魂所在,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凤求凰》本身既是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其核心情节又紧紧围绕“琴”这一媒介展开。选择这一题材作为对对书场“左琴右书”系列专场首演,使得古琴的介入毫不突兀,而是故事本身的灵魂所在,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左琴右书”这一开创性专场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成功的演出,它更在文化传承、艺术发展及观众体验等多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而言,对对书场“左琴右书”专场首演《凤求凰》,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艺术实验。它不仅是两种国粹艺术的精彩对话,更是对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活起来”、“火起来”这一命题给出的一份优秀答卷。它预示着未来传统文化演出的一种新方向——在尊重传统精髓的前提下,通过智慧融合,让古老的艺术绽放出令新时代为之倾倒的光芒。
对对书场由袁田评书艺术工作室主管支持,硕士评书家杜鑫杰创办于2013年,演出活动及社团成员遍及全国多地。
杜鑫杰,昵称杜对对,曲艺演员、文博讲师、画家,评书师承袁田先生,马岐先生义子。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
杜鑫杰作为评书泰斗袁阔成先生的再传弟子,现场表演评书十年来继承袁派评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创作表演了《何以笙箫默》、《欢乐颂》、《三体》、《庆余年》、《啼笑因缘》、《茶花女》等多部新题材的长篇评书,并与阅文集团、喜马拉雅等平台合作推出播放,广受观众好评。
历史类:长篇《西汉演义》、《大明英烈传》、《九老兴隋》、《大辽萧太后》、《俗世奇人》等,短篇《除三害》、《牧羊城》、《桃花庄》、《寒食节》、《芒砀山》、《哪咤闹海》、《当阳桥》等。
武侠类:长篇《倚天屠龙记》、《连城诀》、《碧眼金蟾》、《包公奇侠传》,短篇《神州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